尊龙凯时

首页  >  行业资讯 >> 能源电力 >> 打造新型配电系统 ,增进新业态快速健康生长

打造新型配电系统 ,增进新业态快速健康生长

文章来源:尊龙凯时咨询整理 作者:尊龙凯时咨询整理 阅读量:35 宣布时间:2024-03-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高质量生长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配电网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 ,是实现电力宁静保供、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点 。近日 ,国家生长革新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生长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4〕187号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全面推动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生长 。《指导意见》明确了2025年和2035年两阶段生长目标 ,并提出了“补齐电网短板、提升承载能力、强化全程治理、增强革新立异、增强组织包管”5个方面具体步伐 ,通过多措并举安排重点任务 ,全面包管配电网建设生长提质增效 。

一、买通能源电力通道“最后一公里” ,对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和效劳经济社会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双碳”目标驱动下 ,我国电力供应结构和电能消费方法特征泛起较大变革 ,配电网爆发重大厘革 。一方面 ,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连续加速 ,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以及漫衍式新能源渗透率不绝提升;另一方面 ,综合能源、电动汽车、电采暖等电力新业态的有力生长 ,使得新型负荷开始大宗涌现;同时 ,新型储能在增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和包管电网宁静稳定运行等方面的作用正在显现 ,逐步成为配电网建设的要害支撑技术 。作为连接能源电力与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公里” ,配电网的建设与生长在包管电力供应、支撑经济社会生长、效劳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对标对表重大安排要求 ,需要与时俱进推动配电网高质量生长 ,《指导意见》的宣布正当其时 。

《指导意见》明确“打造宁静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配电系统 ,在增强保供能力的基础上 ,推动配电网在形态上从古板的“无源”单向辐射网络向“有源”双向交互系统转变 ,在功效上从简单供配电效劳主体向源网荷储资源高效配置平台转变” 。通过明晰配电网高质量生长偏向 ,结构源网荷储融合生长 ,增强配电系统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增进漫衍式电源就近开发利用、有力承载新领域新型负荷、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 ,进一步助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 ,以及支撑经济社会生长和优化民生效劳包管 。

二、推动配电网补短板、提能力 ,支撑新主体新业态快速健康生长

统筹配电网建设革新 ,优化充电基础设施结构 。随着全球气候变革的严峻挑战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生长 ,新能源汽车生长已成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要害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电池技术的迭代更新对充电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需求 ,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升级将成为重点 。凭据充电联盟统计 ,截至2024年1月 ,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2041万辆 ,充电桩保有量886万台 ,车桩比为2.30;由于充电桩大部分为随车私桩 ,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仅为278万台 ,车桩比为7.34;具备公共快充性能的直流桩保有量仅为121万台 ,车桩比为16.87 。“双碳”目标下 ,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趁魅正处于快速生长期 ,需要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配电网建设也须适应充电设施等新业态接入需要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大规模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用电需求 。《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 ,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 ,具备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增强双向互动和条件匹配剖析 ,科学衔接充电设施点位结构和配电网建设革新工程” 。通过补强配电网短板、提升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 ,合理结构充电基础设施 ,不绝提高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动汽车生长协同度 ,增进电动汽车工业快速生长 。

科学安排多元化新型储能 ,提升系统调理能力 。由于新能源快速生长及其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 ,新能源消纳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这也为储能行业生长提供了契机 。新型储能相比机械储能、抽水蓄能等越发灵活 ,适用的情况、场景越发广泛 ,因此未来有辽阔的增长空间 。截至2023年底 ,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 ,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 ,较2022年底增长凌驾260% 。《指导意见》提出“引导漫衍式新能源凭据自身运行需要合理配建新型储能或通过共享模式配置新型储能;在电网要害节点、电网末端科学结构新型储能;支持用户侧储能宁静生长” 。通过安排电源侧、电网侧及用户侧3个维度新型储能应用场景 ,在增强配电系统调理能力 ,增进更大规模漫衍式新能源生长的同时 ,也为新型储能不绝生长提供了新的机缘 。

立异生长电力系统新业态 ,增进配电系统协调优化 。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要求、以及远距离输电带来的种种约束均在推动着在靠近负荷中心设立相应电源 ,实现对负荷供能的多能互补 。与此同时 ,随着漫衍式电源、电动汽车等多元着力负荷的增长 ,以及新型储能的广泛应用 ,大宗用户侧主体兼具发电和用电双重属性 ,向电力“产消者”转变 。作为大电网重要增补 ,漫衍式智能电网、微电网能够进一步协调能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引导新能源就地高效率消纳 。《指导意见》提出“建设满足漫衍式新能源规;⒑途偷叵梢蟮穆衍式智能电网;推动微电网建设;勉励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车网互动等新业态立异生长” 。通过建设漫衍式智能电网、微电网 ,可智能调理和灵活调解漫衍式能源供应和负荷需求 ,更好地适应新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为外地用户提供可连续的能源解决计划 。通过集中用户侧资源 ,生长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车网互动等电力需求侧响应要害技术 ,充分挖掘用户侧调理潜力 ,增进配电系统协调优化控制 。

三、强化配套体制机制革新 ,为配电网高质量生长创立有利条件

以市场化方法进一步推进新元素快速生长 。新一轮电力体制革新以来 ,我国电力市场建设进入加速推进的新阶段 ,发用电计划进一步摊开 ,电力市场交易规模不绝扩大 ,开端形成了电力市场多元竞争主体花样 ,但还保存着市场体系不完整、对新能源消纳能力缺乏等问题 。2023年 ,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达6845亿千瓦时 ,约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近五成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 ,能源生产与消费两端爆发重大变革 ,电力市场建设面临如何适应供需形式新变革 ,如何提高新主体新业态市场加入度等新的挑战 。《指导意见》提出“明确漫衍式新能源、新型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主体、新业态的市场准入、出清、结算标准 ,研究设计适宜的交易品种和交易规则 ,勉励多样化资源平等加入市场交易” 。通过突出电力市场化革新对能源供需平衡的作用 ,减少制约新兴市场主体生长的种种障碍和隐性壁垒 ,进一步推动电力市场主体向多元化过渡 ,为种种新元素创立良好的市场情况 ,支持漫衍式新能源、新型储能、电动汽车和微电网等新兴市场主体独立平等加入电力交易 。

完善电价机制进一步推动新领域低碳转型 。目今 ,我国电价机制针对新主体新业态的经济导向作用发挥不敷显现 ,保存分时电价政策考虑漫衍式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元素缺乏 ,分时电价动态调解机制与市场衔接不充分 ,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 ,电价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截至2023年底 ,全国31个省(区、市)相继出台分时电价相关政策 ,分时电价革新全面铺开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仅有浙江、江苏、福建等10余省份出台了电动汽车充电桩分时电价具体划定 。《指导意见》强调“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 ,建立健全电动汽车居民充电桩分时电价机制;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 ,推动凭据现货价格信号动态调解峰谷时段划分;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研究完善更好增进新能源就近消纳的输配电价机制 。”通过优化完善终端用户分时电价、灵活性调理电源电价以及输配电价等电价制度 ,充分利用经济导向信号 ,引导用户用电行为和配电网经营行为 ,调动各方投资建设新型储能、充电设施、虚拟电厂等新业态的积极性并取得合理收益 ,进一步推动新型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 。

Online consultation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010-67280121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